企业

【我国制造业在】我国制造业升级系统性支撑不足

企业 2019-01-05 点击: 手机版
近日工信部密集调研智能制造并酝酿新策,2018年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是重中之重,成为企业热捧的联姻对象,也吸引了众多资本进入。我国制造业升级步伐加快,但还面临诸多“拦路虎”:发展不平衡、不充分,基础滞后的矛盾更为尖锐;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滞后,高素质人才缺乏,装备和技术严重依赖进口。   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,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世界工厂,形成了门类齐全、独立完整的制造产业体系。    “但我国机械装备工业发展不平衡、不充分,低端产品大量过剩,高端产品明显不足,尤其是高端基础机械和基础零部件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。与国外相比,不仅是产品和质量的差异,软件上也有差距。”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徐东华在6日的中国制造业峰会上称,仪表、机床和农机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格外明显,汽车、仪表和机床是进出口逆差居于前三的薄弱行业。    “目前我国在智能制造、自主制造上的问题,表面看是核心技术支撑的生产制造能力不足造成的,但从深层次来看,是包括配套、制度、文化在内的系统性支撑不足。这就决定了改变也必须是系统性的,依靠单一技术、单一产品的突破短期有效,但长期还是难预见中国制造业持续创新发展的生态系统。”上海临港(600848)经济发展集团董事长刘家平称。当前我国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。从低端产品起家,向高端产品发展,是一条艰难的创新之路。值得配资炒股注意的是,近年来智能制造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、成为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,但是目前中国智能制造还处于比较分散和竞争力较弱的初级阶段。徐东华说,我国智能制造侧重于技术追踪及技术引进,在高端电子装备制造、极限制造、生物制造和芯片制造等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领域投入不足,原始创新匮乏,制约了我国智能制造的推进。而且,智能制造领域高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需求缺口较大,加重了对国外智能制造装备和技术的依赖。此外,我国企业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,普遍不高。
相关推荐
推荐内容